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石龙柱的形式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2-08-01 / 浏览次数:

      我国寺庙龙柱出现较早,现在台湾的寺院龙柱发展的也很快,台湾地区最早的龙柱柱例出现在清代乾隆中期,即北港朝天宫观世音菩萨殿龙柱。该时期台湾地区的寺庙建筑龙柱大多是从我国内地雕刻厂家制作,经过广东等沿海港口等地运送过来的,这主要与台湾地区当时的经济水平较低有一定的关系。清代时期台湾寺庙建筑的龙柱装饰艺术形式基本都是单龙盘柱样式,且降龙盘柱居多,以龙饰为主,神龙的整体造型突出,风格拙朴大方。在柱身下部简单配以水纹装饰,在龙爪和龙身部位点缀祥云纹饰,给人以粗狂大气、苍劲有力的感觉,有些石龙柱还会雕琢一两个仙人。龙鳞多是以只有一个层次的线雕形式勾勒出来,龙柱的柱头部位不太明显,都是柱身上端直接与檐枋、穿插枋相接。清代龙柱沿袭大陆传来的左公右母的柱式惯例,在表现手法上又以龙口的开合和龙头高低做区分,即开口为公,合口为母,左侧公龙龙头稍高于右侧母龙。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或许和封建社会女性地位较低,在家中无话语权有关,这也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中保守的部分。

1-1Z60R02941328.jpg

      清代时期的龙柱从清早期到中后期也出现很大的形式和特点上的演变,虽然大多都是单龙柱式,清早期的台湾寺庙龙柱则更加显得质朴古拙,且尚未形成清末之后龙柱装饰艺术中的造型定式。如龙头、龙胸和前爪的“弓”字形,龙尾的“S”状造型,类似“鸡胸”般饱满前挺的龙胸都尚未出现,龙头较小,与龙柱整体更加和谐,清早期的神龙多含胸俯首或龙头微微上扬,龙身紧贴柱体,多是在柱体上缠绕两到三圈,显得更加内敛谦逊。清代中后期的龙柱龙头明显增大,样式更加突出,神龙前身的弓字造型开始出现,龙胸也变得挺拔突出,神龙的威严气势逐渐体现出来,龙身缠绕一圈便脱离柱体,将龙尾部位以类似于“S”状的造型形式,呈现在龙柱正面的平行面上,让人立于庙埕便可一睹神龙的整体形象。因早期很多龙柱是从闽粤运往台湾,笔者推测,清代早期的柱例形式多少考虑到运送过程中的磕碰问题,所以避免了一些精巧的形式设计。


推荐资讯

QQ咨询 石龙柱厂家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销售热线15963771787